[農民日報]專家做客“農科講壇”暢談光與作物的關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中國傳統農業幾千年來形成的規律,光之于農業生產、作物生物技術意味著什么?日前,中國農科院舉行“農科講壇”,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玉米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海洋針對光生物學與作物理想株型分子設計進行了論述。
光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最終能量來源,也是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一個關鍵環境信號。“通過對光信號調控植物生長發育機制的研究,能幫助培育廣適、耐密、高產的作物新品種,并利用分子設計的手段集合多個有利基因,加快育種集成。”王海洋向大家解釋,光作為信號調控作物多個重要農藝性狀,對它的研究,能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等人類基本社會活動。
在論壇上,王海洋也介紹了現代光生物學研究對農業生產的服務,如提高水稻等C3作物的光合效率;改造作物對光信號的反應能力,培育廣適性耐密植作物新品種等。